寻访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
村落情怀
中国古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走进古村落 > 村落情怀
乡愁魏家坡
古村落   2016-07-14 08:21:4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2016-07-08 唐燕生 樱花树下的猫

 

    现在许多人,特别青年人,对“记住乡愁”不以为然,甚至将其视为一种“社会矫情”。诸不知像我们这些父辈早已迁入城市的人来说,是只有祖籍,没有故乡这个概念,即使说出生地,也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拆迁,早已踪迹难觅,更何况这些第三四代的后生。
    随着年龄增大,住在都市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高层上,总会莫名惆怅,甚至有不踏实的感觉,何处是与我血脉相连的水与土、家与园?为了安顿这渴望的魂灵,我开始了寻找。洛阳虽说是千年帝都,可由于“居天地之中,用兵则必首当其冲。”历代战火,特别是近代战争,早已将古风盎然的古城、古镇摧毁殆尽,即使是古村落也由于“文化革命”、经济发展以及引导缺失,也是旧砖拆尽,瓷砖饰壁而面目全非了。

 

    离洛阳不远的晋东南太行山区,由于相对闭塞而保留了大量的古村落,虽说残破凋敝,可那一门一窗,一砖一瓦仍散发着浓浓传统文化的气息。一次当我眺望挂在半山坡的湘峪古堡——这座建于明朝末年,历三百余年风吹雨打仍在使用,伤感突然涌上心头,如果说二十年是一代人,这座古堡已生活了二十多代人。每次进出这些荒芜的院落,总会遇到枯坐的老人,青年人或外出打工、或搬出村外去了,只有他们,在守护着他们的精神家园。可当我无数次的再次踏入这些院落,面对横楣上“音容宛在”时,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些地方。 
    去年偶然的机会,我到了峨眉半山,一出绿林掩映、白云缠绕的木屋,半亩田园清水清荷清风在,一仗金顶佛灯佛光佛心闲。这里没有雾霾,没有汽车尾气,没有都市的喧嚣,牛羊飘荡,庄舍俨然,民风淳朴,清贫但是富有,矜持而且多情。然当我在羌寨行走,一曲“云朵上的家乡”,“生死轮回都在你的怀抱,悲欢离合都是为了你的吉祥......”深深的震撼了我,那是怎样的故园情,刹那间我明白了“落叶归根”的深深涵意。我又缺少了什么?
    春节前夕,回到洛阳,得知孟津县倾力保护并开发中国传统村落——魏家坡,老同学刘红旗邀我前往。登上邙山,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厚厚黄土岭,“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家墓。”邙山上栖息了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平民布衣飞黄腾达的梦想。不远处那条静静的图河,在汇入黄河时,产生了“河图”,它与洛水上的“洛书”,并称为中华民族先人最早最高的精神思维。向南俯瞰,则是高楼林立、万家灯火的千年帝都洛阳城了。邙岭北横皇陵几处蜇声寂,洛阳南眺帝阙千年龙鼎威。魏家坡,这座明清时的古村,历经战乱变革,竟鬼使神差、原滋原味的保留了下来。

 

    魏家坡的村边,耸立着巍峨的大冢,它是历史上著名的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的长陵,相传魏家坡就是当年为孝文帝守陵的后人而形成的村庄。到了后晋,从魏家坡走出的魏仁溥,读书入仕,为后周的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宰相。他在故园魏氏池馆内培育出著名的名品、被誉为花后的魏紫牡丹,更是闻名遐迩。 
    眼前的小山村,平静中掩着厚重,朴实里藏着神秘。村口一株沧桑古槐,倾斜着身子,仿佛在欢迎着人们的到来,村民称其为“龙头槐”。村头北侧的高台上,是建筑考究的魏氏祠堂,祠堂是家族迎神祭祖、庄严家法的地方,一个家族一般只有一个祠堂,可在魏家坡却有两个祠堂,另一所南祠堂叫“卫氏祖堂”,现在村口的更楼上更是高悬着“卫坡”二字,总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此说法很多,一说魏家为官的人多,曾受过明朝嘉庆皇上的恩赐嘉奖,因怕小人嫉妒陷害,遂特意将“卫”“魏”通用,以防不测。虽说此计颇为高明,然却为子孙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以至出现了父子姓氏同音不同字的现象,就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一个家族,仍在为“卫”“魏”的命名而争吵不休。

 

    幽宅藏春开满院雍容魏紫,长河遗梦隐半坡清韵诗文。走在静谧的古街上,仿佛走在北方普通乡村。然一家门楣上线刻“诗礼传家”透出一丝不凡的气息,随便走进任何一处院落,就会发现庭院宽敞,月台高立,牡丹果木处处繁茂,匾额对联院院皆是。这是一个受儒家教育很深的家族,喜耕爱读,勤俭持家,是这个家族秉承的理念。据记载,魏氏家族先后走出七品以上官员二十九人,举人秀才五十七人,受皇封四道。谨慎处事,为人低调使得整个家族鲜有重大变故发生。
    穿行在一所所深宅大院间,你会发现,传统的观念在这些建筑上润物细无声地体现着,院内主人、仆人各行其道,水路、车路各有所通,辈序、男女各住其所。虽说村子不大,可传统的祠堂、私塾、绣楼、望楼一应俱全。难怪说这里是河洛地区具有一定规模,且保存相对完整的明清古村落孤本。

 

    特别是街北的院落,前面是传统四合院,后院靠山崖则是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了,窑洞外建有别致的回廊及阁楼,使窑洞增添了无尽的意趣,这种窑洞与庭院结合的建筑,在河洛地区是不多见的。更有散布在村边的“只见树梢,只闻鸡犬鸣叫”的下沉式天井窑院,不仅是全砖砌包,更有二层回廊,令人啧啧称奇。 
    古街不长,村尾路当中,又有一棵古槐,称之为“龙尾槐”。我忽然醒悟,村头的龙头槐,随后一个下坡,接着一条弯曲的街道,村尾是龙尾槐,好奇妙的构思啊,这不就是一条蛰伏在邙岭上昂首待飞的龙吗?村尾不远,是一条由西北到东南与瀍河交汇的深涧,这里溪水潺潺,林木繁茂,鸟鸣花香。回首望,三面环河的魏家坡,真乃山明水秀的风水宝地呀。

 

    “邙岭原本不产茶,槐米枣花都入汤。”在魏家坡,无论走到哪一家,村民们都会热情的请你喝上一杯当地产的土茶,那略带苦味的蒲公英祛火清热,那澄黄的槐米养胃护肝......来自台湾的画家赵德婉女士,此时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说:当看到由古代先人穴居原理演变而来的天井窑院,喝着黄河水泡的黄土岭产的土茶,我的心就像黄河水一样的澎湃,黄河、黄土、黄皮肤,这里是我们的根,这里就是最解乡愁的地方呀......是啊,如果说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那么对故土的眷念就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如果说华夏民族的根在河洛,那么一定意义上,魏家坡就是唤起乡愁的地方。
    洛阳魏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用三年之功,精心修复了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村落,同时又开发出具有古香古色的河洛印象地,传统的美食街,各行各业的三十六作坊,极具乡土色彩的汉婚广场,以及可供体验的窑洞宾馆,让海内外宾客在民俗、民风、民情的氛围下,走进祭祖的庄严、社火的喧闹,走进舌尖上的回味绵长......
    前些日子京城聚会,新西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康立先生得知我来自洛阳 时,翘起大拇指说:“洛阳,东方文明的摇篮,牡丹花盛开的地方。”当得知我在为魏家坡做事时说:“传统村落是一个地域文化风情的集中体现,洛阳魏家坡,是代表传统文化更多的一个地方,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
    记得一次与洛阳文史作家张元纯先生交谈,他说:从地理上讲,邙山是个奇特的地方,它阻断了黄河的南侵,护佑了中华民族的圣城洛阳,洛阳四周山脉都是石山,唯独居中的邙山是土山,这也应和了中国传统五行“金木水火土”,土居中央,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一定意义上,一部洛阳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这样一想,我又觉得魏家坡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重重的分量来。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这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访团,在离开魏家坡时的大巴上共同吟唱的《乡恋》,我看得出一些人的眼睛里含着泪花......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