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
村落情怀
中国古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走进古村落 > 村落情怀
张谷英村的贵人们
古村落   2019-08-22 07:27:5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 林中丑石 丑石茶馆   2019年8月4日

 

一天,郁达夫在杭州的楼外楼与友人吃饭,看着小雨中的西湖,赋诗一首:“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岸而今尚姓苏。”

前日,我在张谷英村喝小酒,兴之所至,竟也胡掐几句:“六百年来老山中,遗落民间号故宫。江山若没贵人助,村子而今尚姓桐。”
张谷英村先前叫做桐木村,据说是因村前的笔架山上多有桐木之故。那里还有一个桐木水库,修建于七十年代,似小家碧玉。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届中国经典村落景观、国家4A级风景区,那些发现、助推、成就了张谷英村的贵人们,是值得记住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1989年,上海八达影视公司的编导张安蒙,偶然来到了渭洞笔架山下的桐木村。她穿着上海小女子的旗袍,跨进了这个古村落的高门槛,敏锐地发现了它的价值。她将其视为原汁原味的中国乡村的历史缩影。 

她带着上海八达影视公司摄制组,五次来此考察,抓拍了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制成了《岳阳楼外楼,洞庭天外天》四集电视专题片。之后,《电影时代》《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报道推介这个古村落,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及香港、日本等80多家电视台的银屏上出现了张谷英村的画面。 

她理所当然地是张谷英村的第一个贵人。村里人应该记住张安蒙这个名字。她现在是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的秘书长。尽管这只是一个民间组织,但无品官做有品事。她的出现,改变了许多古村落的命运。2008年,她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她也是张谷英村的“荣誉村民”,偶尔来张谷英村发点议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转眼就是30年了。听说这地方有些人不太欢迎她,因为她说话太直。呵呵! 

 

张谷英村的第二个贵人找不到他的照片了,已于2008年1月仙逝。我只在网上找到了他的手迹,见其字如见其人,权且当作记念罢。他叫王绍周,同济大学的古建筑学家,《时代建筑》的创刊人。上海八达影视公司拍摄张谷英村的专题片时,他是张安蒙邀请来考察古村落的建筑专家。 

1989年,《中国建设报》刊登了他的学术论文《聚族而居的古建筑群》。1990年,岳阳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张谷英古建筑考察新闻报告会”,由王绍周教授作考察报告。“湘楚民居的活化石”“民间故宫”“天下第一村”等美誉的得来,均源自于他对张谷英古建筑群的深入考察与专业研究。他把常人眼里的一片破破烂烂,研究成了民居建筑的精美遗存。几十年来,凡是写张谷英村的文章或著述,均离不开王绍周教授的原创贡献。

前年,我送女儿去同济大学念书时,曾想去看看他,尽管素不相识。不料,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民间把它发现了,还得有官家来操盘,否则,张谷英村走不了这么高,这么远。张谷英村的第三个贵人登场了,他就是时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的文选德。时间是1998年。这一年,他到张谷英村来了3次。他是个学者型的部长。  

他先是把张谷英村定为全省的“精神文明创建”重点单位,一搞精神文明,张谷英村的猪栏厕所就“文明”起来了,空气质量大大改善,猪的叫声逐渐式微。接着,他指示省文物部门制订《张谷英村古民居建筑群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论证报告》。2001年,张谷英村就成功进入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之前,张谷英村连市级文物都不是的。这就好比一个高中生直接去读博士了。一块“国宝”牌子,打牢了张谷英村旅游发展的地基。张谷英村要为他及他的亲朋戚友,永远免收门票。再呵呵两声。 

 

第四个贵人的来头太大了,我不能说。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国人民都知道。没有党的“十八大”,张谷英村也只认得钱钱钱了,精气神就渐渐没了。 

先是央视台来张谷英村“记住乡愁”,再是中纪委说张谷英村的家风很好,于是,这个古村落就不再是只有老古董似的房子,而是慢慢复活了老祖宗们的灵魂。一个是物质载体,一条是文化传承,这只山沟沟里的金凤凰,终于发现了它原来有两个翅膀。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