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
村落情怀
中国古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走进古村落 > 寻访古村落
藏在永嘉的古村 · 屿北村
古村落   2016-06-28 06:51:0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2016-05-26 永嘉百事通

 

 屿北村口   

    屿北村地处岩坦镇北面1.5公里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历代簪缨迭起,人才辈出,是一座特色鲜明、文风浓郁、保存完整的古村。  
    2006年,屿北村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镇”,2009年,屿北村在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评比中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2010年,屿北村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称号,201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敕 门

 历史:村南有屿山而获名
    屿北村因村南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屿山而获名,系汪氏聚居之地。
    据《汪氏宗谱》记载,屿北村始建于唐代,原为徐姓所居。北宋崇宁三年(1104),屿北徐氏公仪到枫林村塾教书,五年(1106)三月,牡丹花开,适逢枫林柯氏人家以牡丹花诗择婿,徐公仪以一首《咏牡丹》诗“魏紫姚黄未足夸,元龙百尺有王花;一枝丹萼开连理,两朵红云捧日华”入赘柯门,为枫林徐氏始迁祖。

 

 尚书祠 始建于南宋淳熙丙午年,明清以来陆续有所修缮   

    南宋高宗朝,金兵长驱南侵,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状元、吏部尚书汪应辰及其弟奉议大夫汪应龙在岳飞被害、韩世忠解甲后,因避北兵之乱,同时为免遭秦桧奸党迫害,自江西上饶“一薰一莸,香履抵温,寻至永嘉岩坦菰田,青山重叠如屏障,绿水环绕似城池,素无兵燹扰至境,民康物阜安乐庄,遂隐居汪山根(即今屿北村外后棠湾)”,为汪氏肇基始祖,迄今已历三十多世。其族本固枝荣,俊士代出。曾先后出过一名状元,八名进士,十余名贡生和庠生,其中南宋时期,曾有过“一门三进士,父子世尚书”的辉煌。

    明清时期,屿北为仙居乡五十二都八里,1943-1945年,中共瓯北中心县委驻此,系抗战时期农民武装起义根据地。屿北村现属岩坦镇管辖。

 建筑:建筑布局犹如荷花绽放  

    屿北村落三面环山,有金山、昔山、屿山、阳山、和尚山等五座山,酷似瓣瓣莲花,簇拥着被称之为莲花芯的整个村寨。村西是开阔的冲击地,中央低洼呈锅底型,41省道纵贯村西。村西北面有一片风水林,树木蓊蓊郁郁,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屿北村民长期以来努力建设生态环境的历史。村北一条水沟引水入村,在村落寨墙外形成环村的“护城河”,既具有御敌功能,又符合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屿北古村规划严整,布局合理。环村建有寨墙、护寨河、9座寨门,7座桥梁。村内有7座宗祠,还有30多座古宅,40余座四合院,每座院子都有一个典雅的堂名。整个村落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让人留连忘返。

 

 钟寿堂   

    汪氏祖先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他们在村居布局中采用周敦颐《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染而不染”的思想来规划。村落平面呈莲花形,在莲花心中,东西南北走向上布置了中心街、北门街、下街路、北门路、四面路及东西南北城路等主街,并在主街轴线内外分别布局翕和堂、茂秀堂、三进九名堂、阳和堂、乐德堂、锺寿堂、闲存堂、轩贤堂、毓秀堂、更新堂、乐善堂、文蒸堂、庆余堂等民居建筑,犹如莲子心棋布。同时,根据天地星辰二十八宿布局,在民居建筑外围营造七座宗祠分布在村落四周,一条护城墙和护城河绕村一周,在村四周开设大小城门九处,整个村的地貌及建筑布局犹如荷花绽放。

 

 屿北东门  

    据说屿北古村在初建时,经常遭遇水火之害。许多村民开始怀疑此地不祥,纷纷有了外迁之意。族长召集村里贤达勘察屿北村地形,发现村子周围有金山、昔山、屿山、阳山、和尚山等五座小山包,东面通岩坦与东岙的路在风水坡上交叉而过,形如“川”字,易引水淹村;而南面屿山林木郁茂,最怕火,作为金、水、土的西、北、中三方则是平整的田畴,最宜安居乐业,于是依据五行学说,使五座山包簇拥着村子。这样一来,村庄布局犹如一朵莲花,五座山包就像盛开的五片花瓣围着村子。以此布局重建村落后就很少发生洪涝灾害了。
    屿北村内街巷错综复杂,富有迷惑性,这是饱受战乱之苦的汪氏先祖出于防御上的需要,而给后辈儿孙留下的颇具匠心的“杰作”。对于上门讨战的敌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处巧妙的迷宫,只能是走投无路束手就擒。

 

 屿北宫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

   民宅、宗祠、殿宇、凉亭建筑保存着丰富的石雕、木雕和砖雕艺术,如石雕柱础、木雕隔扇、砖雕照壁、镂空花墙等。屿北人就地取材,根据素木蛮石的本形、本性、本色进行取舍,似乎是不经意间随意垒砌,没有丝毫人为做作的感觉。依托自然的鹅卵石、山块石和条石垒筑城墙、券门、围墙、照壁,用卵石做成不同图案花纹铺墁院落、街巷道路地面,展现出一个粗犷的石头艺术世界。

 人文:功垂青史的革命根据地  

    屿北《族规》中说:“读可荣身,耕以致富。”科举时代,堂堂设蒙馆,祠租学田收入用于延师兴学,资助有志者读书应试,凡取得功名者一律载入宗谱,并按功名等级分别年年供给租谷,以作勉学资金,直至其人终老后,勉学金才停发。

 

 吏部尚书汪应辰像

    屿北民俗独特,主要有灯会、舞龙等。灯会始传于明永乐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廿一日,村里举办灯会。采用篾片扎成,形状有四角,八角或圆形,外糊油纸,绘以彩画或灯谜。各家按人口各备一盏,一家另外一盏,象征添丁之义。排列在“丁”字形灯架上,全村汇集大宗祠前,依次出游,绕村外一周,非常热闹。灯会中还有吟唱灯诗,散后灯全部烧掉,次年重新制作新灯。 屿北村至今仍保存着3座古老水碓,它是靠水的冲力而运作,用于磨粉、椿米。屿北村现今菜油、桐油都利用过去的“油车”榨油,“油车”是用一棵千年大木段做成,中间挖一条长槽,槽内倒入油料,再用一根根木头插入挤压将油挤出。过去屿北村田坎、山坡广植乌桕树,乌桕籽含油量丰富,外层油称皮油,果实籽榨出的油称清油。  

    屿北村古时妇女都会纹纱、织布、拧萱、织绢、绣花,针指灵巧。小孩帽舌、肚兜、姑娘的鞋都要绣花。篾匠、木匠能制作各种精致的“四样”、“八盒”、“揭盒”、“酒海”等。油漆匠在一些十八扇大床上或雕或画戏曲人物,衣柜、面盆架上也雕刻着花鸟或人物。农户酿酒则十分普遍,几乎家家都有。老黄酒酿成后装入瓮中,存放数年或阵年老酒,醇软香和。妇女历来喜爱养蚕,缫丝成为妇道人家的随身之艺。

 

 纪念碑亭

   屿北还是功垂青史的革命根据地。现在村子东北角寨墙边上的一座古宅就是1943-1945年中共瓯北中心县委的驻地。1945年3月2日,国民党永嘉警备队30余人偷袭屿北失败,揭开屿北武装起义的序幕。而后国民党军队数次进犯屿北,均遭阻击。 5月8日,国民党派兵1000多人到屿北进行围剿,义军为了保存实力,组织武装队伍掩护群众有计划撤离屿北,敌人扑空后,抢劫掳夺,烧毁民房434间,小屋108间,使屿北遭受重大损失。屿北武装起义,是浙南瓯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为纪念屿北武装起义,1985年,在屿北村口建造了纪念碑亭,现为永嘉县爱国教育基地。

  

 得月楼遗址 清道光十三年(1834),岁次甲午春,屿北村人汪兰池应郡试而家遭火灾

 

 尚书墓 为宋进士、吏部尚书汪逵(汪应辰之子)之墓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