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届名单
各村介绍
来自景观村落的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景观村落 > 各村介绍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
古村落   2017-08-28 03:45:00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村落概况 | Situation

年代: 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

地理位置:浙江温州乐清城北乡北部 

面积:20.7 公顷 

行政所属: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

人口:1400 多人 

民族:汉

特色:林茂、水美、石奇、洞怪的自然生态景观  

2007年12月,荣获第一届中国景观村落称号。 

 黄檀硐亮点︱Highlights

 = 村落入口 􀂊= 飞瀑寻幽 􀂊= 石屋奇观

东不大宅始建于清代,距今已200 余年。大宅座西北面东南,依山而建,院落规模宏大,属典型的三合院式建筑。正房为五开间,两侧厢房带有楼阁。石砌围墙,院门古色古香,屋内的门窗雕饰亦颇为精美。 

黄檀硐古寨(村)门位于村西山坡上,石寨门高约3 米古朴雄伟壮观,寨门两侧是巨石和森林,扼守在险要之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寨门框架整体由石块堆积垒成,原来木门,由于年久失修,木门已经损毁。在过去,黄檀硐村有东南西北四处村口,目前仅剩下东西两处了。由于村东的马路的修建,目前进入黄檀硐多走村东的新入口。 

 黄檀硐特产︱Special Products

  靛青 􀂊  溪鱼 

 村之起源

黄檀硐村有确切记事的年代始于明朝永乐年间。 

据史料记载,黄檀硐村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清末民初时,这里居住了不少财主。现在乐清的柳市、虹桥、白石、乐成等地,有相当一部分田地当年均为黄檀硐村的财主们所有。据称黄檀硐村的财主们在社会上的职位并不高,但积累了很多财富。在那个风云多变的年代里,他们大量置办田产。出于防患需求,他们还在村里修建了寨门。据称,当年除了走寨门方可进入村子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进入黄檀硐。 

尽管这样,由于兵荒马乱,这里还是难以逃脱侵袭。据称在清光绪年间,永嘉境内有一股恶势力,专门在永乐边境一带打杀抢掠。当时,他们非常眼红黄檀硐财主们的家产,于1906年10 月的一个晚上,用计翻入寨门企图抢劫。结果被村里人发现,于是大家鸣锣呐喊,召集村民,将四扇城门关闭,围歼了部分劫匪。 

黄檀硐村建村的历史稍显复杂,以始祖卢尧盛来说,当时他任温州通判,在南宋年间举家由福建迁入村里避难,不知为何,在乱世平息后,这位卢通判却独自离开了,留下了家人在这里生活。而这也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 

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清江蔡岙有一位叫卢柯穆的,同样因为逃难而迁入黄檀硐。人丁兴旺、事业发展后的卢柯穆,于是召集族人重修家谱,遂以卢尧盛为始祖。在村东口,如今尚有一座卢柯穆的坟墓。村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基本上也就从这里开始。

这个村究竟是否在南宋时期形成,目前尚无定论。但对于卢氏迁入黄檀硐的时间、当年的逃难路线、卢柯穆死时的时间及卢氏家族的财力与文化水平状况等,相对来说比较明确。

关于这个村名,大家的意见还是基本一致的,村庄对面的山上,有一片黄檀树,于是就叫黄檀硐。这些黄檀树在上个世纪60 年代期间被大量砍伐用于烧炭,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夹缬之乡

由于盛产靛青染料,擅长夹缬法染布,历史上黄檀硐村曾在乐清富甲一方。夹缬染法盛于唐朝,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就多是夹缬织物。后来因为宋皇室禁止民间流通此染法而逐渐失传。而仅在浙南的一些山区保存至20 世纪80 年代。目前夹缬染织物在日本、印度等地都是极其昂贵的高档消费品,古老传统的夹缬样式备受瞩目。近年来人们在黄檀硐这个偏僻的山村发现了以木刻雕版相夹、以靛青染布的工艺仍然在传承着,并发现有大量盛产靛青原料的板蓝根。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按照生产流程,在温州形成几大夹缬生产中心。而作为染料的靛青,则以产自乐清黄檀硐村的为上乘。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黄檀硐人在打浆的时候,能够用舌头来辨别靛青水的酸碱度;二是黄檀硐山高、风凉、水好。据说历史上黄檀硐种植蓝靛最盛时达到二百多亩。由于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优势,黄檀硐村人的财富实现了快速的积聚。

村中的一些老人家中还藏有大量染布雕版。雕版上刻着繁复百子图、百花图等图案。老人们说,这些雕版祖祖辈辈已经相传了好几代了。然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村中的染坊师傅已经去世,其徒弟也迁出了大山。村中的年轻人多不愿意学夹缬技术,曾经忙碌的染坊和做工精美的雕版只好多为闲置。 

村中的村民家里还保留有一些用夹缬染的被罩等用品,每个被罩由12 幅雕版染的方块图案组成,中间留一掌宽的纯蓝底色,拙朴美观。据说旧时这一带姑娘出嫁,如果没一床这样的夹缬被子那是不行的。 

黄檀硐村还保留着藏染料靛青的植物板蓝根枝条的地窖。村民们在每年开春的时候将枝条插在地里,成长半年左右,在阴历10 月底就可以采摘叶及嫩枝了。村民将采摘到的叶和嫩枝捣碎倒入田边的发酵池,加入石灰捣拌发酵成靛青,就可以用于自家染布或卖钱了。

如今由于这种夹缬技术的已经几乎失传,加上粗布被罩制作的工艺复杂,即使是在黄檀硐村,大部分家庭也只有一两床,年轻人们更是早已不用了。很多老人家里存着靛青粗布用品也舍不得用。偶尔发现在那石墙黑瓦屋檐下,一户老人家里正晒着拙朴的靛青粗布,夕阳西下,翠竹映衬,溪流潺潺,黄檀硐这个古老的村子就这样在时光流中,在这大山岙里宁静了数百年。

 石寨奇观

黄檀硐村所处的位置属于雁荡山深处,距今已经有600 余年的历史。据本村的《卢氏家谱》记载该村的先民在明朝时期为避难而从福建迁徙到此,从此卢氏在此地繁衍生息。历史上黄檀硐历史上盛产靛青,现在以种植水稻、番薯、生姜和茶叶等农作物为主。该村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村内古屋、古庙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装饰,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存留尚好,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未受城镇化伤害的古村落之一。然而黄檀硐村最令人称奇的是全村的房屋几乎全部采用石头垒砌而成,犹如座石头宫殿。此外,整个村落的选址和布局,也堪称中国古代聚落选址的典范。 

村落内建筑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石头古民宅,式样多为三合院,色彩都是天然的木石本色。院墙多用原始石块垒砌而成,有花式纹理,显出浑厚的气势。这些未经人工雕凿的石块,展现出一种原生态的形态,当地人美其名曰“凤凰尾”。建筑门窗、石雕门楼开启一律面向各自院内。建筑石材基部,木结构屋身,屋顶铺设小青瓦。从群体布局看,古民居因势而造。石台阶在原始山石墙民居间折上或折下,形成夹道小巷,时而闭塞,时而开敞。在这里古村落,山色、石质与黑瓦、石墙、木板壁的古屋浑然一体,得到了最自然与最恰当的协调。 

在空间布局上黄檀硐村居民点与农作区分区清晰,两者又通过各处的田间小路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态完整紧凑。村落形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寨门(村门),村口、村巷、河渠、宗祠、庙宇、民宅、飞瀑、洞穴、石壁等构成。村中小河穿流而过,石桥卧波,村中巷道交错,阡陌交通,院落鳞次栉比。

黄檀硐古村落内的山石墙、驳岸、跨溪小桥等均就地取材,极少修饰。房屋上修饰以石雕和木雕,主要反映为祛邪扶正、吉祥如意等主题。全村的建筑材料中用到的原木和山石都保持着本色。各处院落布局均因地制宜、顺势而建,不拘泥于程式,表现出乡土文化的淡泊宁静、淳厚自然,集中体现出了浙南农耕文化的特征。 

古村选址在大山深处的山坳里,景色秀丽,地势险要。村寨之中,放眼望去是旖旎的浙南风光、良田美景;感受到的是卢氏家族的宗族文化,幽秀的风景与浓郁的人文在此处交织相融。村口古罗汉松、古樟树堪称浙江之最,红楠和红豆杉等古树也价值甚高。村民们多喜欢休憩于大树下,老人乘凉,小孩嬉耍,在这座石头村落里,仿佛是时光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凝滞。 

 幽静秀谷 

黄檀硐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境内,海拔400 余米。寻访黄檀硐并不容易,虽然有当地向导的带路,一道山路,九曲回旋,时而急弯陡坡,时而高山峡谷,更加山中雾霭,朦飞瀑如练石头语言朦胧胧、隐隐约约,这隐藏于浙南崇山峻岭中的拙朴山村,恰似一处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显得那么不容易的被人触及。一番穿云破雾后,眼前豁然开朗,黄檀硐村也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一片山坳中的村落犹如凝滞了时间与尘封的历史,宁静的躺卧在这早已声名在外的雁荡山麓。在商贸繁荣,处处商业的乐清城,黄檀硐村能不受尘嚣的干扰,保存的如此完整实属难得。

沿着山路盘山而下,进得村来,犹如闯进了一个宁谧的世界,四周群山怀抱,树木青翠,竹林窈窕,山村里静的仿佛只要微微发出点声响就会打搅到这个600 多岁的老人。 

村之东面有五龙毂瀑布和关公洞,时值初夏时分,水量充沛,五龙毂瀑布飞瀑如练,气势夺人。四周竹林青翠,一阵微风拂过,竹枝起舞,带着瀑布中的水气和竹叶清新香味的空气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村之西面有西龙瀑和古寨门。东西两面两处飞瀑遥相呼应各具特色。古寨门犹如时空隧道的大门,锁住了这古朴的山村。古寨门地势险要,极具“万夫当关,一夫莫开”之势,世代庇护着村中的村民。

村的南北两边石壁陡峭,高耸入天,为黄檀硐布置了天然的屏障。在古代,它阻挡了寇匪的入侵,保卫了山村的安全;在今天也成为了其与外界联系的一处障碍。但是,也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山峦的阻隔,恰恰使得这古村远离了城市的嚣扰,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两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小溪上石桥横卧,把村庄和田园简洁地连接起来。这里的小溪非常特殊的地方是它的河床几乎都是由山石整体构成,流水河床一动一静,浑然一体。夕阳西下流水淙淙、波光粼粼,秧苗飘香,农夫耕牛,一派浙南农耕风情。 

在这个山坳里,村民们说只要说话声音大一些就村东能听到村西的,村北也能听到村南的。这显然是有点夸张的说法,不过,身处黄檀硐,置身于这个处于温州这个中国异常繁荣的商业城市,还能保持如此完整的原生态村庄,任何一点对村子的扰动都是不舍得的。这就是黄檀硐带给人的一种幽静与心灵上的荡涤与升华。 
 

 

 开门是田 背山是林

 

 龙游溪穿越西龙谷 从龙口一泻千丈

 

 固若金汤的金银库

 

 在这里 听昨天的回声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