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
专题论坛
他山之石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研讨论坛 > 专题论坛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古村落   2017-06-13 06:22:5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浙江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会长孙达人 / 摄于2002年第二届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编者按 : 2002年12月9日,在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上,当时任浙江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会长孙大人先生做了题为“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的讲话

 
各位代表 同志们:
我们的中国乡村史研究会是很冷门的.乡村社会史说说重要,做起来是次要的.但这次我们能参与研讨会很高兴,我代表研究会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我谈几点感想. 
第一 我对郑宅的注意已有好多年了.去看过几次,现在研究生也注意,参与研究,这些关注,研究,浓缩一点来讲,就是一句话:郑宅镇的意义非同一般.我不是讲客套话,由于我是搞历史的,中国的达官贵族之家都烟消云散,如帝王之家,能留下的是些古都遗址,清朝的就是.其余能留下的达官贵族之家的也只有孔孟之家,他们无论实物,文献都较多.但一般老百姓家能这样系统地流传下来,从物资的到文化的东西.我讲的文化是狭义的,是象文物,包括书,文集,形象记录的,像郑宅那样的家族,在全国不多见.我不敢说是全国仅有的几家,但我敢说很少很少.说义门那很多,中国义门每一代都有,但宋以前的义门,基本上今天已很难找到像郑宅这样的义门,不可能了.各位知道,中国文化的基因,就是家庭,就是家谱,宗谱.解剖这些东西,事实上是中华文化关键实质上的东西,郑氏义门可以这样说,使其他村落无法相比的.以我的家乡为例,我家在浙江富阳,有个孙家,是孙权的子孙,孙权的祖宗是从山东来的,但坦率地说,研究过中国家谱的人都知道,唐宋以前的家谱不可靠,每个家族都可以往上追溯.但事实上,要理清还需要史学家做大量的工作,基本上我可以说不可靠,经不起推敲的,上千年的东西怎么追溯得上,不大可靠.宋以后比较真,宋以后的家谱从贵族之家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宋以后特别是明朝以后的家谱比较可靠,能追溯得上,但问题是这些家族兴旺了一下,以后随之也烟消云散,没有资料了.我不想举太多的例子,就举浦江,浦江县在北宋有两个著名的家庭,一个姓方,一个姓于.但这两家不是像郑宅那样,与基本上完整的村落,尤其是以宗祠为中心的这一载体的,他没有宗祠.郑氏家族一个宗族,还有家法,完整地保存下来,还有祯录,就是皇帝们下达的诏书,完整地保存下来,更不容易.郑宅有一个《麟溪集》,,就把当时的在全国有影响的名人,他们在这里写的,记录的东西收编成一个集子.除了这集子之外,还有其他东西,这是其他家族没有的.像郑宅尽管在明朝中期以后,这个家族逐渐衰落,但他们仍然能聚居在这里,所以他们能把物资家园—郑宅,保留下来,东西很多。至于他的精神家园方面很多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们探索还非常少,其实物资家园和精神家园是连在一起的。由于美和在一起研究,我们了解得也很少。这很专业有关,搞建筑的比较注重物资家园的东西,搞史学的人,搞思想史的对精神家园比较关心。那么围绕郑宅为中心的专家,不是小专家,是大专家!在元明之间的金华学派,中国思想界的领头学派的人物,已经在郑宅了。宋濂是晚辈,他的老师,有一个叫吴莱的在麟溪教书,麟溪已经不是一个地方性的学校。到宋濂成为明朝文臣第一人时,前面到元朝的脱脱丞相,以及其他一大批文人对这地方都很重视,都到这里聚会。大家看到在资政年间,当时宋濂曾经写过一篇香兰亭序这样的东西叫《桃花涧修碶诗序》的。这是宋濂主持写的,表示文化的中心已经到这里来了,包括明朝中期象方孝孺这样很了不起的学者也一起到这儿学习。这样的人有一大批,很有影响。我们看到郑宅的家训,进食这些的浓缩而已,当时全国著名的大学者专门为郑宅为郑宅人所写的,记录之多,其他地方的村落是很难与其相比的。所以它的文化内涵非常多,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我们今天去看都能感觉到,但不够,还是需要发掘的。研究郑宅,我们把现代的东西和他连起来,就可以看到中国今天乡村社会变化的东西,可以作为很典型的东西来研究。我说郑宅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我们认识,远远没有被我们充分估计,更远远没有得到开发,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是大文章。今天县长书记都来了,很重要。这样的事在县里没有县长书记来下手啊,坦率的讲,摆不到重要位置,这是我的意见。他们来了,说明他们重视。 
第二点:急需要有一批人来认真研究郑宅,多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怎么开发和保护。其实开发和保护是一回事。假如我们的开发只是破坏,那叫什么开发;假如我们的保护只是让他不动,那不是保护,那是守财奴,败家子,捧着金饭碗没饭吃,所以我说开发和保护是一回事。当然保护是第一位,是前提,但如果没有开发的保护也不成。我们好多坏房子都垮掉了嘛!因为垮得太多了,而留下的东西太宝贵了,物以稀为贵。搞文物的人清楚,只要是宋元的东西,唐不要说了,一张纸也是文物。郑宅和一本书,一件文物不能比,再加上它的背后有大量的内容。今天我希望对它能有一个真正的研究、规划,对它的价值有充分的估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件事太重要。乌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听说任何一地的开发,都不能得到肯定,而乌镇的开发,省内省外的专家是普遍的肯定。我陪客人去了乌镇,我找周新,他是杭大历史系的,他懂,他有一批人在搞。于是乎,乌镇的开发很简单,首先是桐乡市委书记下达命令,用县财政拨出五千万投入这事,不要讲利益,保护为主。县财政挤出五千万,但周新告诉我实际投入了八千万,但当年门票收入就在五千万,所以效益和结果是统一的。他赚钱了。对周庄的开发批评不少,周庄条件要比他好多了。现在有人说乌镇条件好多了,乌镇在交通路边,郑宅的路不是也开了吗,我说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在领导重视。要有合适的人来规划,按规划去做。而且乌镇很多居民拆迁到边上,原来的不动,恢复的插进去,随后街头铺石头,不用新的专门用其他镇拆下旧的石头,修旧如旧,文物部门对着非常感兴趣,一看就是假古董,但效果非常好,而且效益也非常好。其实周庄比乌镇条件好,而且古色古香的感觉周庄非常好。仅此一例说明,主持这件事的人专业水平如何,极其重要。
 第三,物资家园大有长进,进步不小,有目共睹。但我们确实感觉到失去了精神家园,这太重要,现在很多人非常浮躁,这就是精神家园的问题。我们看到古朴的东西,会给我们的心里很多的慰籍,感到了精华,这精神家园太重要。现在的学生苦不堪言,作业太多了,整天读书。我们看看就知道,宋濂原是金华人,他不住金华,一定要迁到这里来,而且他放着考科举不做,而得到全国第一流学者认可的方孝孺也是如此,所以又来才能做大事,成就一盘大事业。所以精神家园,就那郑氏义门来说,维持了十五世,我算了有360多年。这一家族维持了300多年,这让我们现代人汗颜。这不是说我们都要学郑氏义门,但这精神很可贵。我们现在的人有了钱,一世都保不住,十年都保不住。有权坏了,有钱坏了,吃喝嫖赌都来了,看看郑氏家族,让我们汗颜。
第四,环境问题。郑宅这里的环境应该很好。我第一次来就这么说,麟溪怎么这个样子!宋濂从政的结局不好,宋濂69岁时因孙子犯罪牵连进去,被充军到四川的茂州就是现在的羌族自治州,走到三峡 * 门的地方,老先生死了,72岁。他临离开这里时,写了一首诗《别麟溪》。我把它已经背下来:平生别无念,念念在麟溪。,生当长相思,死当复归来。当然这里是他的衣冠葬,人是没回来。宋濂是当时非常有学问的而且文采又好的人,他为什么喜欢麟溪?麟溪周围的环境太漂亮了!但现在的麟溪,请领导不要怪我,我去过后,也许三年前我去时印象不太好,那时我评价麟溪怎么这样啊?! 郭洞我去过,郭洞很漂亮,他周围的山是风水山,这山是绝对不能砍树的,砍树村子就葬在山下,山体滑坡。所以600多年来,山上莽莽苍苍,真像原始森林。那天我去郭洞,下大雨,我简直感到是世外桃源,人得到净化。所以说环境太重要了!如果谁想要把中国的文化精神搞出来,没有环境不行。为什么?中国的国画是山水画;中国诗中最动人的是山水诗;中国游记最好的,是以柳宗元为代表的这些游记,包括徐霞客的游记,最漂亮,《水经注》也是如此嘛!所以中国文化假如没有环境来配合她,产生不了。如果保护她,恢复她,没有环境,我认为就是败笔。 
我就这四个意见。最后一句话,祝贺我们这个会对全国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就其对郑宅的保护起到推动作用。谢谢!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