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掠影
村落介绍
电视系列片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视听室 > 电视系列片
诸葛后裔藏八卦--诸葛村
古村落   2021-09-13 12:23:0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是居住在这个村里的每一个诸葛亮的子孙们的一个重要的日子。盛大的祭祖大典就要在这里举行。

    然而聚居在这里的诸葛氏是不是诸葛亮的直系后裔,曾经是史学家们的一个谜。这是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邦治理蜀国,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仕吴国,因此吴越大地上的诸葛村里的诸葛氏应该是诸葛瑾的子孙,而不是诸葛亮的后裔。如果不是这一摞又一摞的厚厚的宗谱,为史考学家们提供了无可挑剔的详实的历史记载的话,这番争议也许还难断其果。

    诸葛村的每家每户都有这样一本兰色的家谱。他们叫“房谱”。房谱上面记载着自己是诸葛氏的哪一支、哪一脉,以及上几代祖宗的姓名职业和自己的辈分。

    采访 诸葛兰:我叫诸葛兰,是第五十三代孙,是诸葛最小的一代,现在在兰溪读书,爸爸妈妈教我要象诸葛亮太公一样,认真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诸葛氏的宗谱是这样记载的,公元二百八十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之后,有感于朝野上下,交口称赞诸葛亮忠贞不二的治国才干,起用了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为江洲刺史。公元952年,中原地区战事频频,诸葛亮的第十四世孙诸葛猁携眷属南下,过来到浙江山阴一带。    

采访 诸葛燕:到了第十五氏,诸葛猁,他为了避免中原战乱,迁到浙江在寿昌当县令,诸葛猁就是这诸葛后代在浙江的始祖。

从诸葛第十四世孙,到第二十六世孙,前后三四百年的时间里,他们几经迁移,从寿昌到兰溪的砚山脚下,又从砚山脚下迁居葛塘。

    采访 诸葛燕:到了第二十八世,诸葛大狮,他原来住在葛塘,后来嫌葛塘这块地方太狭小,不利于子孙后代的繁衍,所以就来到高隆,诸葛大狮就是高隆诸葛后代的始祖。

从诸葛大狮在高隆安营扎寨至今又是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浙江蓝溪诸葛村里聚居的是诸葛亮的直系子孙就这样被确认下来,于是人们又发现在村里有许多人的脸型长得酷似诸葛亮,当我们把镜头悄悄对准了这些老人的时候,还真觉得有那么点意思。

被称为叫高隆的诸葛村所在地,是因为这里的地势比四周高出许多。村西北有砚山耸峙,村东南有石岭溪环绕,八座似连非连的山包不仅是村寨聚气藏能的天然屏障,而且暗合了“八卦”之说。是按地理风水学的诸葛第二十八世孙,诸葛大狮决定在高隆定居。并按八卦图形布局村落建筑,所以诸葛村又叫八卦村。

    在八个山包的中央腹地,挖了一个水塘,取名锺池。背依山包,面朝锺池,村落的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地铺陈建造,在山包与山包之间留出八条小巷,形成从锺池向外辐射的内八卦。

所谓“八卦”,是周易的八种基本图形,他们的名称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乃万物生命之源。

内外“八卦”的布局,构成了家族村落对外防御、对内向心的环境条件。使聚居在这里的人们获得世代平安。

    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令诸葛子孙倍感骄傲。诸葛大狮定居高隆以后,大公堂、丞相祠堂等相继兴建,并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奠。

    丞相祠堂是兰溪诸葛氏的总祠。门庭、廊庑和供奉诸葛亮神主的享堂,组成一个“口”字形,在它的正中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正方形的中庭,从而组成一个“回”字,用于举行祭祈仪式。作为祭祈大厅的中堂建在一米高的台基上,脊高十米,四根直径50厘米的松木、柏木、桐木、椿木,暗合松、柏、同、春的祝福。四十四根青石方柱使祭祖大堂显得庄严肃穆。

    中堂两侧拾级而上,有钟楼、鼓楼分列两侧。这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有的建筑规格。

    据诸葛村人说,文化大革命期间,丞相祠堂被作为四旧封闭。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养鸡场,五年后的今天,丞相祠堂再度焕然一新,再度松柏同春,再度鼓乐升平。

    除了丞相祠堂外,诸葛村还有一系列特殊的礼制性建筑。其中首推大公堂。

    大公堂也是为纪念诸葛武侯而建的。它位于村落的中心。坐北朝南,正对“锺池”,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和这些礼制性建筑共存的还有天一堂、大经堂。

    采访 诸葛兆年:我是诸葛亮的第四十九代后裔,我家从事这个中药业,从太太公到现在已经五代了,下面还有二女儿,侄儿,还有两代,退休以后在村子里搞了个中药馆,找我帮助搞展品,我在香山采标本,这个植物标本我采了两百多枝,现在还是继续在这里搞。

    大经堂里所陈列的这些药材标本、制药的工具量器、古老的药典经书,除了部分是现在上别处去采集、收购得来的以外,大多数是诸葛家族内部捐赠的。

    被称为诸葛子明的是七代世传中医,如今他已是八十高龄,依然是有求必应,依然是日读药书,夜写药方,一日不做便觉得食不甘,寐不香。

    采访 诸葛子明:我是诸葛子明,是诸葛亮后裔第五十代,我祖上是从郎田公开始当医生,郎田公之后,他的儿子成元公,这两个人当医生的时候,家里人乐善好施。

    诸葛子明对我们讲了一个鹿茸的故事。他说,在他还是年少的时候......

    采访 诸葛子明:我父亲诸葛玉田,有一次,在绵阳收了一只羚羊角,那个时候白洋是一百多块钱,这个羚羊角花了那么多的钞票,拿到上海去看一看,到底是真还是假,拿到上海一看之后,说是假的,这个羚羊角不是地道的,我父亲马上把它劈掉,烧掉了,我说这样贵的东西烧掉了实在可惜的来。

    这件事情,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采访 诸葛子明:我父亲就说这个钱是不要的,我们是不要这个钱,当医生的人要有医德医风,要有这个道性,不是为了钱而看病,要为救死扶伤。

    这位白发须髯的的诸葛林,也是自小学医,终身从医。曾在金华地区某卫生院任教。当我们问及他做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他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采访 诸葛林:最重要的是医德,中医不在与挣钱多少,医德最重要,我的老师在我年少的时候讲,治病不论富贵贫贱,应该一律对待。

    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代名臣良相,对诸葛氏的子孙来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神坎。但是集诸葛亮一身之德行操守,以及诸葛亮治国爱民的胸襟与抱负,酿成了诸葛氏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诸葛林今年74岁了,乘祭祖的日子,他回到了家乡。他说一来是为了祭祖,二来是把他写的一本自传带回家,分送给他的侄子侄孙。他希望他的后人不要忘本。

    这是一本采用三字经的格式写成的自传。在重要的地方,再用文字加以阐述说明。

    采访:作为主祭和司仪,是怎么选出来的,

          族里有个理事会,理事会再和村委会一起研究

    解放前,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看着我们先辈是怎么做的,司仪的唱调也都一点点学起来。后来也就停了,到九二年,九三年的时候,就又恢复了。

    在大公堂里,悬挂正堂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在祭祖大典的最后一道议程宣读的是《诫子书》;在未成年的孩子们的口中念念有词的是《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我们常说好传统要代代相传,从这稚牙嫩语的诵读声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传统文化,在幼小的心田中植根。             

 

2004年10月25日星期一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